经济学数字货币是怎样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的
引言
数字货币是怎样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的?本文将阐述自己的观点。
1.创新跨境结算方式
发达国家倾向于选择稳健持久的支付工具进行跨境支付与结算,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支付工具选择更倾向于低耗、安全、高效,数字货币优势在于能够同时满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诉求。跨境支付和交易中使用SWIFT处理效率不高,一笔交易清算确认时间平均需要-5天;另一方面,使用成本过高,尽管SWIFT宣称收取交易金额的万分之一,在实际交易中所产生费用远超其预期。SWIFT系统下交易流程,实际跨境结算业务中涉及流程可能更加复杂,涉及主体更多。
当前传统的电讯结算方式,必须依托代理行完成,业务链接冗长,结算过程复杂,涉及实体经济体较多。支付环节、结算节点繁多不仅降低了结算效率,每个结算节点的存在都会导致费用的产生,不仅延长交易确认时间,还造成高成本、低效率等问题。当前,数字人民币、美元稳定币、Libra的应用前景重点都在于实现支付快速性、跨境便捷性。
数字货币为媒介的跨境结算大大缩减结算时间,实现实时跨境结算与支付的目标,在缩减成本方面,不仅能够减少清算成本,同时高效、快速的贸易结算速度降低了大额资金流可能在结算过程中产生的机会成本,有利于保障付款人的利益。一是通过省去第三方介入,大大缩减了业务链条,实现点对点的支付;二是原有支付系统冗长、繁杂带来的成本损失被克服,提升了跨境结算的效率;
改变以往跨境汇兑操作麻烦的弊端,数字货币不须在货币发行国开立账户,将来可以下载某种数字货币专属钱包APP,“足不出户”在手机端完成交易,简便快捷易操作,学习成本低。SWIFT在当前银行跨境业务处理的扮演重要中转站,全球共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这里进行交易,跨境业务量高达80%,在此系统中处理较多地是以美元进行的跨境交易。作为电讯系统,SWIFT只有配合相关支付系统才能完成交易,然而美元承担全球绝大多数支付与结算,脱离美方CHIPS支付清算系统,SWIFT的业务量将大打折扣。很多国家认识到,为规避美方的制裁,一是建立新型跨境支付体系,二是在交易中“去美元”。
各国开始尝试独立自主的新路,比如欧洲国家的INSTEX系统(贸易互换支持工具)、新加坡区块链技术搭建的国际收付清算系统,但收效甚微,当前成立覆盖全球、高效服务海量用户、与各国跨境支付完美对接系统,以替代SWIFT是较难实现的。年,我国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正式上线,截至年12月,CIPS参与者数量显著提高,业务覆盖率进一步提升,直接参与者42家,间接参与者超过家,“一带一路”沿线基本实现全覆盖。
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俄罗斯、伊朗、也门等是美方制裁对象,如果在交易中涉及美元,将会处于美方的监控下,相关账户可能遭受冻结,造成资金损失。尽管目前没有国家在跨境结算能够全面脱离SWIFT系统,但CIPS系统在沿线国家中受欢迎程度很高,为“一带一路”贸易伙伴区域内结算提供了便利。数字货币可在CIPS现有用户基础上,逐渐形成中国为主导,“一带一路”国家为主体,其他国家自愿参加的新型区域性跨境支付体系。
短期内可基于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实现CIPS的升级,打造数字货币适用、高效的新型结算与支付通道。长远来看,随着数字人民币的不断发展,现存跨境支付体系支付效率低、结算速度慢、支付成本高等弊端能够得到改善,不仅促进国内现行跨境支付体系的优化升级,还通过实现高效率结算,缩减交易成本方式吸引用户,在跨境交易中更加广泛地应用数字人民币,逐渐摆脱国际现有跨境支付方式的弊端。
出于规避美方金融制裁考量,数字人民币未来有可能成为受制裁国家理想的贸易结算工具。数字人民币可以通过与“一带一路”伙伴的贸易交流推进数字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的官方支付方式,扩大区域内数字货币使用规模。数字人民币由中央银行发行和完全政府背书确保可兑换,在对接国际上各主权国家现有的货币体系上具有优势,有助于建立独立、数据处理能力强、效率高、更公正的全球适用跨境新型结算系统。
数字货币的使用拓宽了人民币国际化道路,转变了传统国际结算的运行模式,为替代美元为主的结算方式提供了参考,具有独立性与可实现性。数字货币通过为区域内贸易伙伴提供高效、低成本、安全的跨境结算服务,不仅对提高我国在国际结算自主权有重要作用,还有利于将数字人民币打造成区域内专属结算工具,对人民币国际化有很强的积极影响。
2.货币职能均衡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前期,政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