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战保皇党扭转舆论,让革命成为潮流报业扭

这两篇满含怒气的战斗檄文出,当地华侨纷纷被孙中山的文笔所震撼,一时孙中山的名声再度传遍了夏威夷群岛。孙中山在原本兴中会的大本营希炉岛受到热烈的欢迎,该島上华人基督教堂成为复兴的兴中会重要基地。

孙中山四处到大戏院演讲,宣传革命救国道理,一时听者甚众。也就是这段时间里,孙中山在报馆偶然看到了一封来自新加坡的书信,是一份叫《图南报》的刊物要求与《檀山新报》交换报纸,建立联系。孙中山打开随信寄来的报纸与月份牌(日历),发现这里面的内容非常对自己胃口。

尤其月份牌上印着一副对联:“忍令上国图衣冠沦于涂炭,相率中原豪杰还我山河”,印刷日期抬头便是“暂理皇汉帝位,满清光绪三十一年”字样。其实南洋华侨一开始是比较保守的,只认得清朝年号,见到革命宣传都要斥之为“大逆不道”,经过尢列(孙中山少年故交,与孙同为反清“四大寇”之列)等人数年的艰苦活动,此时终于有了起色。

孙中山大喜,感慨道“吾道不孤”!当即掏出美金二十元寄往新加坡,要求再送二十张月份牌来!经过与尢列的通讯才知道,原来《图南报》的主笔就是此前准备前往檀香山担任《檀山新报》主笔的陈诗仲,因为驻香港的美国领事馆刁难,没能取得赴美签证,才不得已先赴新加坡担任主笔。

不久,孙中山再度赴美,离开了檀香山,把报纸交给了自己的香山老乡张泽黎。在这位老乡的操持下,《檀山新报》持续与保皇派报纸打笔战,几年都没有平息。然而,报社老社长程蔚南坐不住了。他年事已高,实在经不起这么天长日久的舆论战争,把报纸转为股份制经营,该报也更名为《民生日报》,改为每天出版。

“民生”二字,也是出于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新感悟,他在经过与保皇派的论战之后,思路大为开阔,在兴中会誓词中加入了“平均地权”四个字,即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然而,股份制的报纸势必受到股东掣肘,哪个股东都不希望报纸过于激进而流失潜在用户群。最后一任主编卢信愤然辞职。革命派重新办了一份报纸,名为《自由新报》,从名字就能看出他们对老股东干涉的不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1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