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拆话题摆上台面平安资管正面回应qu
原创刘筱攸券商中国
从外围第三方机构评论到小股东联合喊话,再到大股东与管理层隔空“交流”——关于分拆汇丰控股的争论再度升级。
争论来自于汇丰与大小股东之间的分歧。汇控亚洲业务贡献大部分利润,但这些成绩都被用作反哺欧美市场,相当一部分股东认为自身利益受损。基于估值抬升、长期股东回报、进一步促进亚太地区盈利水平和运营效率、规避复杂国际形势下的地缘政治风险等多重因素,大小股东们分拆汇丰亚洲的诉求愈发坚定。
汇丰控股对分拆亚洲业务的动议数次否决,表示会继续捍守“国际银行地位”。主要股东平安资管对汇丰“环球金融、全球银行”模式在新的国际宏观经济格局和地缘政治形势下深感怀疑,称这种业务框架不再具有竞争力,并提示汇丰警惕“跨境系统性风险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支持任何利于汇丰业绩改善的举措,包括分拆”
“凡是有利于汇丰改善经营业绩、提升公司价值,凡是对汇丰发展战略、经营策略有帮助的建议,包括分拆,我们都愿意研究,都会予以支持。同时,也建议汇丰以开放的心态,认真、审慎研究各方意见和建议,将由建设性的意见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而不是简单地选择回避和拒绝。”日前,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平安资管)董事长黄勇的一篇专访,将主要股东与管理层间有关汇丰亚洲业务到底应不应该分拆的话题,摆上了台面。
投资汇丰已有7年之久(年平安成为汇丰主要股东),黄勇称平安集团一直就发展战略、经营策略与汇丰管理层和部分董事保持沟通。但近年来,汇丰在业绩、分红与市值表现表现远不及其可比同业对标行,远低于多数股东期望。
黄勇在采访中将这些失望清晰罗列。
首先,汇丰控股的RoTE(有形股本回报率)落后于同业。
平安资管的投后团队在内部选取了12家对标行,它们去年的亚洲业务平均收入贡献为59%,与汇丰控股亚洲业务收入贡献51%相近。平安资管将汇丰的RoTE和成本收入比与这组银行的平均值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过去五年,汇丰的平均RoTE仅为7%,不论是绝对表现还是相对表现,均远低于同样受低利率环境影响的同业对标行的表现。去年汇丰的RoTE仅为8.3%,远低于其同业对标行12.3%的平均值。
而值得一提的是:汇丰在财年高管薪酬报告中使用的正式同业对标组,其亚洲业务收入贡献仅占22%。显然汇丰将自身与其对标是不合适的。
其次,汇丰的贷款业务市场排名落后于同业。在单独披露业绩的8个亚洲地区中,去年汇丰的贷款业务规模仅在两个地区排名前十(中国香港排名第一、澳大利亚排名第十),在其他地区排名普遍位于第20-35名之间,在中国内地排名仅第58位。截至年,汇丰在中国内地的贷款业务市场份额仅占0.15%。
然后,汇丰的经营业绩落后于同业。财年,在与同业对标行的比较中,汇丰有45%的关键经营指标排名后25%,汇丰亚洲则有56%的关键经营指标排名倒数第二或最后一名。汇丰亚洲的收入已连续两年持续下滑,其他主要同业对标行的收入则持续增长。
再次,汇丰的成本收入比远高于同行。年财年,汇丰控股的成本收入比仍高达64.2%,显著高于可比同业对标行平均值13个百分点。同时,汇丰亚洲的成本收入比高达58.7%,与可比亚洲同业40%的平均值相比,高出18个百分点。
最后,汇丰亚洲难以获得充足的发展资源。亚洲业务是汇丰的利润支柱,然而汇丰过去的全球资源配置策略一直以亚洲业务利润补贴欧美。三季报显示,汇丰第三季度的列账基准税前利润依然主要来自亚洲(35.14亿美元);其次,中东及北非、北美洲、拉丁美洲分别贡献了4.93亿美元、4.6亿美元和2.48亿美元的列账基准税前利润。而欧洲地区在第三季则录得15.68亿美元的列账基准税前亏损。
值得一提的是:汇丰管理层于年2月提出重返亚洲战略升级,但过去两到三年,市场并未看到其实质性的行动或成效。年4月,汇丰公开宣布将有4位高管搬迁往香港,然而公告已发布18个月,汇丰仍未完成这一举措。在管理汇丰全球业务的4位CEO中,有3位在亚洲工作经验不足一年。
具体落到战略及操作上,平安集团目前的诉求是:
一是有效配置全球资源。汇丰应重新检视其全球资源配置策略,将更多资源集中投入亚洲,获取更高盈利回报,同时退出亚洲以外且规模较小的边缘市场。
二是降本增效、增收节支。汇丰应更积极、更彻底地削减成本,缩小与可比同业对标行在“成本收入比”上的巨大差距,比如,应削减人力、IT等营运成本,降低其“全球总部费用占收入的比例”。尤其在当前全球金融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这是汇丰改善经营业绩、实现降本增效的最紧迫手段。
三是重点落实亚洲业务发展。汇丰要综合考虑增长、收益、风险、竞争力等因素,尽快采取行之有效的实质性措施,落实重返亚洲战略升级,巩固其在亚洲地区的市场地位,把握亚洲市场快速发展的增长红利,同时要在环球金融模式与跨国系统性风险、地缘政治风险之间取得平衡。
汇丰寸步难让
面对平安作为主要股东提出的一系列有理有据的质疑和动议,汇丰集团的回应稍气势不足。
汇丰集团行政总裁祈耀年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隔空回应,自提出“重返亚洲”战略以来,汇丰近年积极扩展亚太区市场,包括印度并购资产管理业务、收购新加坡安盛(AXA)业务,都能提升汇丰在当地的市场排名。
而伦敦举行的分析师会议上,汇丰财务总监邵伟信(EwenStevenson)反驳平安称,平安要求该行“更积极、更彻底地削减成本”的评论是不合时宜的,因为自他于年加入汇丰以来,该行的成本大致保持不变。邵伟信还向分析师表示,汇丰银行承诺控制年的成本增幅至不超过2%,这比其全球竞争对手更加严格。
但需要指出的是,邵伟信即将于12月31日退任汇丰集团财务总监及执行董事,并于年4月离开汇丰。
重头是祈耀年再次强调拒绝分拆。他表示过去半年,汇丰集团立场始终清晰,保持国际银行地位才是正确和安全的方式改善回报、提升估值和保障派息,汇丰管理层不认为分拆符合股东最佳利益。
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这不是第一次汇丰控制陷入在股东关于分拆亚洲业务的呼声里。就在今年8月初汇丰控股中期业绩出来后,数名散户股东组成“汇丰小股东权益大联盟”,他们租用货车表达诉求,货车上的横幅写着“分拆汇控、刻不容缓”。同时,有部分股东代表直接在社交网络上开设名为“分拆汇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