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推行20元新钞,背面印8位先驱人

““君子必诚其意”、“士不可不弘毅”……九十多年前,陈嘉庚从中华文化的精髓中提炼出“诚毅”二字作为他所创办的集美学村各校的共同校训。”

对于新加坡这个国家,也可以说这个地区,我们都曾有过一定的了解,也知道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岛国。虽然它的面积不大,但是它的经济却是佼佼者。多年以来,新加坡经济发展之快,可谓一度更新人们的观念。

其实,我们在影视作品中,也经常听闻新加坡的大名,不知道大家知道与否,在新加坡发展过程中,曾有过中国人的痕迹。据说,在新加坡推行20元新钞,背面印8位先驱人物,他就是陈嘉庚,近现代时期的著名爱国商人,曾在新加坡有过光辉历史。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位爱国商人有着什么样的故事,会让新加坡对他如此敬重。其实,这一切还要从陈嘉庚多年来的所作所为开始说起。

一、重视教育,倾情付出

对于陈嘉庚的商业故事,我们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陈嘉庚重视教育,以及各项爱国付出,我们则是非常陌生的。在那个动乱不堪的时代,陈嘉庚却可以付出所有,投入教育事业的发展,实在是众商之楷模。

要知道,陈嘉庚不仅是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实业家,而且也是一位毕生热诚为国兴学育才的教育家。据说,陈嘉庚事业达致顶峰时,也只是拥有资产一、二千万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的华人企业家中,比他富有的人为数不少,但为国家和民族兴学育才、始终如一地慷慨输捐,而自己一生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的人,也只有陈嘉庚一人。

正因为陈嘉庚的倾情付出,黄炎培先生曾评价说:“发了财的人,而肯全拿出来的,只有陈先生。”据相关史料记载,陈嘉庚倾资兴学重点,一是集美学校,二是厦门大学,三是新加坡华侨学校。

可以说,当时的陈嘉庚立志兴办集美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及各类专业院校,学校规模之大,师生人数之多为全国之冠。

与此同时,陈嘉庚在新加坡又先后积极资助与创办六所华侨华文学校,开创了华侨在海外办学新风。年,陈嘉庚公司进一步发展,企业资产总值约达万元左右,便雄心勃勃地回国筹办全国第一家侨办大学--厦门大学。

为做表率,他带头认捐万银元。其认捐数额正好与其当时全部资产总值相当。陈嘉庚在爱国兴学方面用钱气魄之大,目光之远,举世罕见。

正如陈嘉庚说:“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本着上述办学目的和动机,他不惜倾资办学。

可以说,陈嘉庚先生曾花费巨资投办学校,为中国和新加坡的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所以,新加坡的人们记住陈嘉庚这个优秀的商人,并且把他当做钦佩的对象,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二、教育思想,劳苦功高

众所周知,陈嘉庚不仅是一个教育事业家,更是一个教育家。

在他长期办学的实践中,形成了他的教育思想:

第一、他提倡女子教育,反对重男轻女。大力倡办女子学校,让女子能上学。不得不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陈嘉庚开了风气之先,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第二、陈嘉庚强调优待贫寒子弟,奖励师范生。他反对办学分贫富,尽力帮助贫寒子弟上学。同时,他非常注意师范生的培养,严格选择和物色师资人才,对于好的师资加以奖励。

第三、陈嘉庚讲究教学质量,注意全面发展。陈嘉庚从办学开始,就一直注意“德、智、体三育并重”,强调全面发展。

第四、陈嘉庚主张“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学校”,强调要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导地位,他认为要办好学校,关键在于领导和教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选教师”,所以,陈嘉庚十分重视选择校长和教师。

第五、陈嘉庚为了振兴实业,培养生产技术人才,倡办职业技术教育。并且要求普及教育,并订下同安“十年普及教育计划”,设立同安教育会和教育推广部。他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

可以说,陈嘉庚教育思想超前,教育理念新颖,但归根结底,其还是为了兴学报国。正如陈嘉庚自己所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

由此可见,在陈嘉庚先生的眼里,教育地位可见一斑。但是归根结底的说,陈嘉庚所做的一切还是为了国家的发展。

三、赤子之心,永不会变

据悉,陈嘉庚为集美和厦门大学兴建数十座雄伟的高楼大厦,自己的住宅却是一所简朴的二层楼。可以说,他所住的小楼既小且暗,办事非常不便,但是陈嘉庚却十分怡然。

其实,陈嘉庚的生活艰苦朴素,他所过得日子也不想富豪所拥有的。特别是他的床、写字台、沙发、蚊帐等都是古老的,就连他的外衣、裤子、鞋子、袜子全都打补丁。

即便是他家有数百万财产,晚年却为自己规定低的伙食标准即每天五角钱,经常吃番薯粥、花生米、豆干、腐乳加上一条鱼。

他身体力行的座右铭是:“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可以说,陈嘉庚先生真的是清清楚楚做事,明明白白做人。

不过,看起来如此吝啬的陈嘉庚,却在祖国和民族危难的时候,大力支持祖国的抗战事业。

年10月,陈嘉庚发起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任主席,得到了大力支持和广泛响应。在这次活动中,陈嘉庚表现突出,为中国军民筹备数以万计的抗战经费,为中国军民抗战事业提供强大支持。

随后,陈嘉庚带头捐款购债献物,精心筹划组织,使南侨总会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内便为祖国筹得约合4亿余元国币的款项。

此外,他组织各地筹赈会为前方将士捐献寒衣、药品、卡车等物资,以及在新加坡和重庆投资设立制药厂、直接供应药品等。

值得一提的是,陈嘉庚应国内之请代为招募余位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在新开辟的滇缅公路上抢运中国抗战急需的战略物资。可以说,陈嘉庚为了中国的抗战事业,可谓是尽心尽力。

随后,陈嘉庚又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历访重庆、延安等地。他据实发表关于延安观感的演讲,盛赞陕甘宁边区的新气象。通过对国共两党辖区的访问,陈嘉庚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虽然,陈嘉庚长期在新加坡地区发展,但是在他的心里,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在他的心里,那份与生俱来的赤子之心永远没有发生改变。

结语:

通过对于陈嘉庚的了解,我们不得不说陈嘉庚先生作为的伟大之处,与此同时,我们也只能对陈嘉庚先生表示由衷的钦佩。

如此说来,也可以理解陈嘉庚先生能够上新加坡20元新钞的原因。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新加坡人对于陈嘉庚先生的钦佩。

参考文献:《陈嘉庚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10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