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平衡的赤字预算东方财经杂志

文:明生

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经济跌入低谷,各地政府不得不采取逆周期措施,透过增加开支来提振市场,惟与此同时,也受累于利得税、薪俸税、印花税等税收大幅减少,故此许多地方的财政均录巨额赤字。

香港当然无法独善其身,上月新一份预算案发表时,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上年度的赤字高达亿元(港币,下同),相当于GDP逾10%;本年度赤字虽料收窄,但仍会超过亿元,展望最快到/26年才会转亏为盈。

开支大增遇上收入大减

世纪疫症的袭来,无疑为政府预算带来庞大挑战。

如前所述,一方面必须稳经济、撑企业、保就业、纾民困,若不开仓济民,整体环境只怕雪上加霜,不单许多职位、品牌一去不返,甚至整个产业都恐垮塌。

航空业正是一例,倘无政府出手拯救,过去一年又如何渡过?若然任由相关企业倒闭,到疫情终于过去,经济反弹亦必然受碍。另一方面,赤字问题又始终不能无限恶化,虽曰宽松币策可以支持财策扩张,但做法到底只治标、不治本。有能力印钞的国家,既要面对货币贬值、通胀上升的问题,推高国债借贷成本;而无能力印钞的地方,譬如实施联汇的香港,信贷评级难免会面对下调风险,资金流走更会损耗外汇储备,最终威胁联汇稳定、汇率稳定、以至整个金融及经济的稳定。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本年度赤字超过亿元。

陈茂波司长所提交的新一份预算案,如何好好理顺上述矛盾,即在适当扩张财策之时,又同时兼顾赤字不致增加?文章开首所指,来年赤字料较去年大缩一半,已算是不错成绩,至于所谓/26年才恢复盈余,其实由/23至/25的三个年度,期内预算赤字每年仅约亿元,即相当于GDP不足0.5%,某程度属于平衡预算;事实上,证诸港汇及港债表现,便未见甚么走资情况,反映市场对预算案的肯定。

这主要是归功于,预算案在增减开支和增减收入两方面,两皆调整得宜。

利民利消费将提振效益最大化

首先,政府继续支持企业,推出宽减利得税、非住宅物业差饷、商业登记费、水费及排污费、以及政府场地租金等措施,并扩大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的贷款额和还款期等,好使企业更好渡过今次难关,以迎接疫后经济的来临。

针对纾解民困,宽减薪俸税和入息税、住宅物业差饷,以及代交电费、综援和长者津贴等发双粮,措施都会延续,而在职家庭津贴计划的基本工时要求亦将减半,并新设立百分百担保个人特惠贷款以解决失业者的燃眉之急。

利民消费措施是香港目前最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79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