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伙伴城市合作,沪新金融合作开启新篇章
长期以来,中国上海和新加坡在经济领域合作紧密。经济领域的广泛合作为沪新两地在金融领域的合作打下了基础。双方在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人民币国际化、金融科技创新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
“年是中国和新加坡建立双边关系30周年,金融合作一直是双边关系中的亮点。”6月18日,在陆家嘴论坛全体大会二“加强沪新金融合作——伙伴城市专场·新加坡”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行长孟文能指出,沪新金融合作目前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主要表现在:离岸人民币市场壮大,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有所加强,金融机构在双方市场中的发展有了更多机会。
沪新合作可优势互补
数据显示,年,上海GDP为亿美元,金融业占GDP的比重为17.3%;新加坡GDP为亿美元,金融业的占比为13.1%。
交通银行董事长任德奇在会上表示,中国金融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加强沪新金融合作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作为长三角的龙头,上海在国家一体化发展战略中承担重要的使命。同时,作为区域战略新兴产业市场主体,需求是海量的。但目前还有一些痛点,如经营产品服务创新的精准匹配度不够。而新加坡的比较优势是国际化程度较高,相关软环境和国际接轨、运营全球资金方面经验丰富。沪新金融深化合作既能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也会为双方共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的能级提供新的契机。”任德奇表示。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杨表示,沪新金融合作有广阔前景。上海和新加坡都是开放型经济的受益者,面对疫情,沪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密切的合作。“沪新在服务‘一带一路’、要素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科技等领域具备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发展前景,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金融合作,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加快发展人民币的离岸业务,提升双方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综合服务功能。”郑杨称。
“新加坡和上海都是亚洲区域贸易、资本和投资流动的重要门户,是亚洲最为主要的两个金融中心。新加坡是亚洲的国际金融中心和重要的离岸人民币中心,也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市场之一,拥有完善的金融体制。上海是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地区的领军城市,上海有辐射内地、带动全国发展的作用。”华侨永亨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兼首席执行官王克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久以来,上海和新加坡有着活跃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特别是双方在经济贸易方面紧密互动,并不断深化金融领域的双边合作。上海是新加坡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两地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
王克进一步表示,目前,新加坡和上海正在“一带一路”项目融资、互联互通,以及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发展等层面加强合作。例如,新加坡为“一带一路”下在东南亚的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上海也逐步完善面向“一带一路”的投融资服务体系,拓宽沪新两地的金融合作,以进一步提升双方在金融领域的优势互补和相互协作。此外,上海的企业承接了新加坡的港口建设等项目,新加坡的金融贸易企业也在上海设立了很多的分支机构等。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是全球金融要素市场和基础设施最齐备的城市之一,也承载着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作用。随着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在全球尤其是亚太地区影响力日益加大,上海金融中心的优势更加明显。而新加坡是全球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在国际金融、贸易融资、海事金融、保险和财务运作方面拥有领先地位,也是全球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同时也是重要的区域金融中心,是进军东盟市场的主要门户,同时也是东盟地区40%金融科技公司所在地。”大华银行(中国)行长兼首席执行官符懋赞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未来的发展定位,沪新有所区别。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上海要建立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而新加坡金融中心转型策略是建设领先的国际财富管理枢纽、基金管理和落户的亚洲枢纽、亚洲时区的全球外汇价格发现和流动中心。”
符懋赞进一步表示,“可以看出,双方各有优势,在推动金融中心的建设、升级和转型进程中,双方可以对接各自优势,交流协作,共享资源。例如,上海的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建设,主要包括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发展人民币汇率及外汇衍生品市场、提升与国际金融市场法律制度对接效率等方面。而新加坡作为三大离岸人民币中心之一,并拥有完善的股指债券和衍生品交易中心,监管系统也相对全面,可以在这些领域和上海交流协作、共享资源,推动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
此外,孟文能还特别提到了沪新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合作潜力。“我们要利用金融力量,共同促进更加绿色和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这是上海和新加坡今后可以携手共进的领域。”
孟文能表示,“根据研究,年前,每年预计需要约亿美元的绿色投资才能支持亚洲经济的绿色化。上海和新加坡可以共同打造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相关贷款框架,这将有助于促进绿色贷款的跨境银团发展,降低中小企业成本。”
“沪新双方还可以共同应用创新金融技术方案推动绿色金融。新加坡每年会举行一次全球金融加速竞赛,来自上海和新加坡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可共同寻找绿色金融解决方案。”孟文能称。
金融机构强化合作
进一步加强沪新金融合作,金融机构的作用毋庸置疑。
孟文能表示,“在金融合作的大框架下,上海和新加坡的关系不断加强,新加坡的银行不断地深化与上海的合作关系。如星展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已进行了贷款银团和联合债券承销方面的合作;华侨银行和上海银行在数字银行和供应链融资方面有很多合作。”
据孟文能透露,今年将启动新加坡、上海全面合作理事会的金融工作小组,目的就是要促进双方的金融机构参与,如跨境人民币业务和产品创新等。
符懋赞指出,新加坡是进入东盟市场的主要门户,在年与上海贸易额就已达亿美元,占新中贸易总额的13.6%。随着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加深,今年一季度,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随着东盟各国在疫情后逐步复工复产,相信新加坡和上海之间的经贸业务往来将更加频繁。因此,银行应该发挥金融穿针引线的作用,服务其中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
“当前,各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关联性和依存度大大提高,必须通过全球的良性循环实现动态调整和升级,资本等要素只有实现全球的配置才能达到最佳优化。这次疫情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都不处于孤岛,必须抱着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心态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增进人民的福祉。这也是中新两国的共识,也是努力方向。今年是中新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三十周年。俗话说,三十而立,我们相信两国彼此的经济融合将更为紧密,在此大方向下,上海和新加坡的合作必将向纵深发展。作为总部位于上海且扎根中国三十余年的一家新加坡的银行,我们也将在推动上海和新加坡金融中心建设、互联互通上做出应有的贡献。”符懋赞如是说。
“大中华区市场是华侨银行最核心的市场之一,上海作为大中华区最为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是华侨银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561.html